VING TSUN TAM
有關詠春拳學
相傳五枚師太教授嚴詠春拳技, 詠春拳因此而誕生. 其精粹在於與人搏鬥時盡量利用自身及環境等有利條件, 以經濟效益出發, 善用角度力度距離等要素達至有效地爭取最節省時間及氣力的方法盡快把對手擊倒, 有條件去以弱勝強, 有別一般以依賴硬力及速度取勝的武術.
詠春的特色是可以利用長橋發力(李小龍為方便外國人更易明白將之稱為”寸勁”), 中線理論, 短距理論, 甩手直衝, 朝型追型不追手, 剛柔並濟, 攻守同時, 某些情況下更可以利用借力打力的方法, 還有藉以黐手來鍛鍊出搏鬥時的 "自然反應" .
詠春拳打法並不浮誇華麗, 每一個動作都是簡潔直接, 盡量不帶任何多餘動作, 除了可以爭取最近距離及第一時間之外, 更確保了大部份攻防間的動作互相補位的時間及距離, 和大部份當接觸對方橋手之時或拳掌指腿等攻擊時的反作用力盡可能都利用到腰馬地面去支持發勁. 相對地, 若過多的多餘動作將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搏鬥時的效果及其取勝機會.
詠春拳學, 是經黃淳樑師父由年少時向葉問宗師習技後外出講手印證拳技, 百次皆勝, 並經常於外出講手後與葉問宗師相討鑽研其固中得失為何而把詠春技法加以修正, 加上歷年傳藝的寶貴經驗千錘百鍊而成的. 黃淳樑師父強調詠春是以技擊為主的一門學問, 認為詠春拳學是一門不折不扣的搏擊術, 常對我們為徒的說: “如果對方的頸部咽喉等位置就放在你嘴邊, 你為什麼就不一口咬下去呢?!” 黃師父想表達的是, 搏鬥是無情的, 實際搏鬥的時候所產生的可能性非常大, 要懂得隨機應變, 不可以被我們所學過的技法反過來去束縛著自己, 勝利才是目標, 我們盡可能要練習任何有機會發生的情況時需要的反應及應對方法, 而搏鬥的方法早已包含在詠春裡頭了!!
學習詠春需要循序漸進, 其中要有優良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目標, 假如作為師父的武藝高強, 但是努力學習的弟子不能有效進步便是浪費時間了, 其次要多重複練習, 因為要有好的根基才能夠有效涵接更高層次的技法, 同一個動作需要做上大量的次數才能得心應手地有效果, 耐性是重要的一環. 黃淳樑師父常提醒徒弟搏鬥時及練習時都要盡量放鬆地發勁而不應採取鬥力的方法, 假若一套功夫你的氣力比他人大, 你能獲勝, 但會敗給一個力氣比你大的人, 這套功夫便並不理想, 世上總會有不少比你高大而又懂功夫的吧?! 事實上, 黃淳樑師父的個子相對大多數人為矮小, 他假若用的是鬥力的功夫, 他便沒可能多次與高頭大馬之仕講手能勝出, 早已敗下陣來而再不是講手王了!! 但請大家需要明白, 不鬥力並不等如沒氣力, 只要多加練習, 體魄, 腰馬力及肘底力亦是其中致勝條件來, 亦當然還要有堅毅的意志力才能夠達成理想的!!
師傅 譚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