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創始人王朗。螳螂拳創自明末清初王朗,有關的眾多傳說,在此不一一贅述。早期螳螂拳的主要傳播地是山東省煙台市萊陽、海陽兩縣,後流傳於全國各地及海外。經歷代名師充實發展,逐漸演變為“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及“六合螳螂”三大古老門派。至近代更由此而衍生眾多流派。但“萬變不離其宗”,各派螳螂拳的傳說、套路、名稱都大同小異,只是在勁力、功架、風格及技擊特點有所區別,套路亦各有創新發展。太極梅花螳螂拳也是在螳螂拳發展中而形成,成為山東螳螂拳的一門主要流派。
2‧第一代傳人李秉霄。早期的螳螂拳並無文字記載,至真正有歷史文獻記載的,始於李秉霄。根據萊陽縣誌記載 ,李秉霄是清朝乾隆年間山東萊陽赤山史家河人,是清朝順治年間兵部右侍郎李贊元第十七代後人。據李贊元的第十五支家譜載:「李姓是從福建遷至海陽縣鳳城西關,李之十八子則分佈萊陽、海陽各地」。傳李秉霄於乾隆年間隨父宦遊南中,有大盜某甲於獄中得危疾,已昏不知人,典獄以告官命出之,秉霄通醫理,過試其脈,買藥飲之,盜汗出而蘇,夜半伺隙潛循。其後大盜將生平所學傳授,藝成而盜不復至。而其藝正是王朗所創之螳螂拳。秉霄原從文考取貢生,後棄文從武,苦練經年而成螳螂拳一代宗師。因他使用雙鉤出神入化,所以人稱李二鉤或二鉤爺。根據“縣誌”“拳譜”記載及有關的傳說,李秉霄是螳螂拳的主要傳播人。
3‧第二代傳人趙珠 。趙珠,字起祿,清嘉慶年間萊陽赤山村人。自小攻文習武,文才橫溢,武藝超人,盡得李秉霄真傳。趙珠練的螳螂拳環環相繞,招招相扣,恰似梅花朵朵,瓣瓣相連,故始起將此拳稱為“梅花螳螂拳”。
4‧第三代傳人梁學香。梁學香,字書圃,清道光年間(1810年) 海陽縣發城鄉榆山夼人。是趙珠的唯一弟子。外號“梁一眼”,家中堂號名“德順堂”。其身材瘦小,但聰明勤奮,武學精深。據家鄉的後人梁振照憶述:“梁學香所住的六間房子是其弟子姜化龍給蓋的,當時薑問其師房子是否結實,梁講:結實是結實,不過經不起我三腚肘”。梁在東山墻上靠了一腚肘,結果東山墻從上到下裂了一道縫。梁學香不但精通 “梅花螳螂拳”,他對“太極拳”亦有極深的研究。他將“梅花螳螂拳”的主要技法與“太極拳”的精要融合,創編了“摘要拳”,“摘要拳”成了螳螂拳的精華,過去歷代拳師都視為瑰寶,不輕易外傳。故螳螂派都將能否學會六段“摘要拳”視為達到至高境界。從此時起,“梅花螳螂拳”又稱為“太極梅花螳螂拳”或簡稱“太極螳螂拳”。梁學香不但將“梅花螳螂拳”技法創新,同時也是“梅花螳螂拳”蓬勃發展的奠基人。他打破螳螂拳單傳習慣,傳藝極廣,先後在海陽、萊陽、棲霞、黃縣、文登、芝眾、榮成、牟平等地授徙,其在煙台範圍內的部份徙弟有,梁敬川(梁學香之子)、郝宏、薑化龍,李明環,孫碤、石古都,王承志,王桂芳,蔣老七,修坤善等人。而能繼承技藝發揚光大者有:梁敬川,郝宏,薑化龍,修坤善等人。而據香港趙竹溪太極螳螂門人所載,趙竹溪師從遲守進、任豐瑞,而遲、任二人師從孫元昌,而孫元昌正是師從梁學香(香港記載為梁樹香)。由此可見,香港趙竹溪太極螳螂其源流亦出自梁學香。
5‧第四代傳人郝宏。郝宏,字蓮茹(1865-1914),煙台牟平萊山區初家廟後人。盡得梁學香螳螂拳法真傳,是近代山東煙台享負盛名的三大拳坊之一“螳螂郝宏”創始人。膠東一帶習螳螂拳功夫深厚並極具聲望的拳師是“三山、兩亭、一郝”,三山是:李坤山、王玉山、崔壽山。兩亭是:宋環亭、趙石亭。一郝就是郝宏。郝宏武藝超群,在北京比武時,因槍術出色,人稱“神槍郝”。郝宏對“太極梅花螳螂拳”的套路、器械,對練等技術和理論進行了系統的整理,補充了梅花螳螂拳論和拳譜,使之達至完美的極高境界。他五個兒子亦得到其真傳,武功精湛,桃李滿天下。形成了現今在山東省、東北省及華北各省、日本、南韓、俄羅斯及東歐各國影響極大的“郝家門太極梅花螳螂拳”。
6‧第五代傳人郝恆祿。郝恆祿,字綏唐 (1887-1948),道號“雲穀子”,外稱“郝老道”,是郝宏第二子。自幼隨父習武,終生研究武學,在郝家兄弟中功力最為深厚。郝恆祿依據螳螂劍法,吸取各家劍法精華,創出飲譽武林的“螳螂達摩劍”。其劍法出神入化,技擊性極強,風格獨特。他曾任吳佩孚部隊的武術教官和蓬萊縣國術館長,並先後在煙台、青島、蓬萊、哈爾濱、上海、北京等地授藝。
7‧第六代傳人郝斌。郝斌又名郝賓,字善卿 (1906-1984) ,是郝恆祿之子。自幼隨祖父、父親習武,十八歲時已獲山東省國術決賽冠軍,終生以授拳為業,是“太極梅花螳螂郝家門”的代表人物。最擅長“螳螂達摩劍” 及“摘要”拳法,精於技擊,藝高功純。郝斌曾任牟平縣國術館最後一任館長,並傳藝於牟平、煙台、青島、東北等地。徙弟眾多遍及海內外。許多徙弟或徒孫均是山東歷屆國際螳螂拳械比賽冠軍金牌得主。過去連續三屆青島國際螳螂拳錦標賽和青島國際武術錦標賽,其承辦者正是郝斌門下“青島太極梅花螳螂拳委員會”。 為紀念郝斌,現徙弟孫德龍在青島已開辦“郝斌螳螂拳武館”,煙台徙弟曲 志君亦成立“煙台太極梅花螳螂拳研究總會”。除山東省外,東北三省,全國各地及海外均以郝家門太極梅花螳螂拳為尚。
主要特點及套路
太極梅花螳螂拳是以囫圇勁為主,講求黏、聽、順、化、纏、抖等勁路。陰陽分明,剛柔相濟,虛實相輔。動作軌道旋轉孤形,而技擊手法精密,招式連發,手無單行,著法一環扣一環,環環相繞,招招相扣,恰似梅花朵朵,瓣瓣相連,非常精悍壯觀,故稱“梅花”。此拳身形步法靈活如猿猴,手足曲伸如鋼似棉,雙手如螳臂,模似螳螂格鬥之法,運用勾、摟、採、掛、崩、圈、劈、挫、挑、截、斬等螳螂拳技。揉合“太極”、“梅花”、“螳螂”之形意,故稱為“太極梅花螳螂拳”。此拳既有太極拳以柔克剛之精妙,又有少林長拳長驅直進的潑辣。虛中伏實,實中寓虛,剛而不僵,柔而不軟,快而不浮,散而不亂。打法講求一招多變,攻守相顧,迂回閃打,刁巧靈活,遠打近靠,長短結合,守靜制動,固守待進,快速兇悍,以快勝慢。
太極梅花螳螂拳充分表現了螳螂攻防,進退的技擊特點和動作姿態,既有勇猛頑強,奮勇不怯的戰鬥意志,又有栩栩如生的優美形象。將搏擊技巧與仿生形象合而為一。故此練習與觀賞螳螂拳,既可獲得獨特的藝術享受,又可從中感受拼搏格鬥的震撼力,增強自信,並能陶冶性情,提高修養,誠是一項鍛練身體與搏擊技巧完善結合的運動 。
本會訊息
11/08/2002 |
本會主席危鳳池老師 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2002年第四屆國際武術錦標賽”中獲取 螳螂拳、傳統拳術及螳螂劍三面金牌。 而本會會員趙沛文則獲螳螂拳青年組別金牌。 |
29/08/2002 |
本會會員區興祥、趙沛文、郭雅諾於“2002 全港公開武術錦標賽”獲取傳統武術項目一金、兩銀獎牌。 |
23/11/2002 |
本會主席危鳳池老師及其來自山東青島的師兄孫德龍師父於 馬來西亞“2002 世界功夫群英會”中分別於傳統拳術、長器械及短器械比賽項目上獲取 四面金牌。 |
25/12/2002 |
本會於十二月一日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香港中國國術總會合辦“功夫閣”武術表演大會, 多得各有關團体及人仕鼎力支持,演出異常成功。 |
28/2/2003 |
本會於二月十六日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香港中國國術總會再次合辦“功夫閣”武術表演大會, 同樣多得各有關團体及人仕鼎力支持, 本會同仁深表致謝。 |
21/08/2003 |
本會於六月八日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香港中國國術總會三度合辦“功夫閣”武術表演大會, 同樣繼續得各有關團体及人仕鼎力支持, 本會同仁再一次致謝。 |
21/08/2003 |
本會會員區興祥、趙沛文、郭雅諾、謝啟聲、吳婉媚及李傑 於“2003 全港公開武術錦標賽”獲取傳統武術項目賽事中多面金牌。 |
30/10/2003 |
本會會員於"2003年全港公開國術群英會"比賽中獲取短器械及拳術項目賽事多面獎狀。而會員謝啟聲更獲得一面優異獎牌。 |
20/03/2004 |
經危師父的努力按排, 本會各成員有幸接觸到來港參與“第六屆世界功夫群英會”之山東省各螳螂拳前輩的超凡武藝。使各會員對山東螳螂拳更加深了解。
(各螳螂拳前輩在“第六屆世界功夫群英會”之精彩表演片段) |
27/05/2005 |
本會會員 李綽穎於"2005年全港公開國術群英會"拳術項目賽事 中獲取一等獎狀一面。 |
1/07/2005 |
本會於本年三月份有幸邀請到山東龍口之六合螳螂拳名家張道錦師傅來港教授。張師傅為六合螳螂拳名宿單香陵老師之高足。 |
17/07/2005 |
危師傅在馬來西亞的徒弟陳泓兵, 專程於七月初來港隨危師傅深造拳藝。
(註 : 危師傅身傍為香港中國國術總會江沛偉會長) |
25/05/2006 |
本會曾員盧觀勝、趙沛文及區興祥分別考獲香港中國國術總會之內家及外家拳 裁判資格。
(註 : 左側照片攝於証書盼發典禮中, 危師傅身傍為香港中國國術總會江沛偉會長及龍啟明副會長。)
|
25/05/2006 |
本會會員 譚悅能於"2006年全港公開國術群英會"比賽中獲取成年組拳術項目賽事冠軍獎牌。
(得獎之比賽片段) |
20/07/2006 |
於6月初危師父代表本會前往青島出席郝斌師公之誕辰一百周年紀念大會。
大會輯錄片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