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氏功夫金龍醒獅團
郭氏功夫金龍醒獅團的兩大骨幹,郭師傅是文龍師傅的父親,兩人年歲相差三十年,人生目標卻相當一致,都致力弘揚國術,積極在青少年社群中推廣龍獅之藝.
醒獅獻瑞
中國古代宮廷喜以舞者扮獸迎賓,西漢年間西域進貢獅子到中國,宮廷獸戲用上獅子造型,是為最早的「舞獅」.千百年來,舞獅形式起了不少變化,唐代開始兩人合舞,明代把表演場地搬到室內,清以後舞獅溶入武術.
到了今天,舞獅成了集藝術、武術、體育、娛樂於一爐的民間表演,並普及至全球華人地區.舞獅按長江劃分南北兩派,「南獅」獅頭用紙紮成,造型源自石獅,表情威猛,獅身以五彩布匹縫製,舞動時著重馬步;「北獅」獅頭用木刻製,獅身披金紅色毛,加上藝人全身穿上同色服裝,造型酷似真獅.北獅舞動時著重高難度動作,喜翻滾跳躍.近年南獅結合北獅動作優點,配合藝人穿上獅褲和爪鞋,實行「南獅北舞」.
今天在香港常見的南獅造型是頭大口闊的「佛山裝」和頭窄口扁的「鶴山裝」,因為廣東佛山及鶴山盛行獅藝和武術.在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當地華人改良了佛、鶴裝,加添了很多色彩和花紋,又用較輕質料紮作獅頭,發展出自己的獅子造形.
鑼、鼓、跋是舞獅的伴奏,其中以鼓作指揮,帶動藝人按節奏演出,需要時可凝聚緊張氣氛,引起觀眾共鳴.南獅的主要演出項目為「獅子採青」,北獅的表演項目計有「獅子滾球」和「雙獅會」等.
所謂「青」可以是生菜,取其生意興隆、生生猛猛之意,有時可以是利是,也可以是揮春.採青分不同難度,計有高青、低青,陣青和梅花椿四種.「高青」包括吊青和一柱擎天青,藝人需攀高採摘.「低青」包括水盤青和橋頭青等.「陣青」用擺陣形式增加障礙物挑戰獅子,例如八卦陣、十八羅漢陣等.至於「梅花椿」,是由多根高低不一的鐵柱組成,鐵柱頂部是細小鐵餅,供藝人或跳或站.獅子通常在椿陣最後一處採青,期間要經過高低不平的椿柱,借力翻騰飛躍,驚險萬分,也是技巧要求和合作默契的嚴峻考驗.
彩龍勁舞
相傳中土原來以蛇為徽號,軒轅黃帝南征北討馴服周邊部族,收集各族神獸特徵,加在蛇的身上,於是演變為龍的形象.人們相信龍主宰萬物,可化身君王,因此龍在中國歷史和神話中舉足輕重,中國人更被稱為龍的傳人.
為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民間早有傳統,於大型慶典表演舞龍.龍大致可分為金龍、銀龍、火龍、水龍、青龍、黃龍和彩龍,以竹、藤、布和紙製成,然後畫上龍麟油彩.龍身一般長約二十餘米,分約十節.當龍藝傳至新加坡,當地人以螢光顏料髹在龍身於夜間演出,自創瑰麗七彩的夜光龍,一些藝人更把龍身增長至一百三十米,增加表演難度和可觀性.
龍隊一般由三十至四十人組成,一人負責舞龍頭,其餘舞龍身,另有一人高舉龍珠引龍.舞龍的工具為木棍,服飾方面多穿印有團隊名稱的上衣,燈籠褲、腰帶和腳套,而舞夜光龍的藝人則全身黑衣,突出龍身色彩.
武學修養
中國功夫不僅是搏擊和防身技術,也可修心養性,千百年來,中國武術溶合了學術思想和人生哲理,演變為自成體系的中國武學.
郭文龍師傅習武超過二十五年,他認為功夫既可強身健體,也是考驗腦力和反應的一種優秀訓練,因為人是活的,每次對拆,與不同對手切磋,都會迸發出無窮的變化,因此參與者需要冷靜下來,運用急智和矯健的身手去應付挑戰.
文龍師傅認為中國武術集合了德智體群美,所以學武值得大力提倡.
文龍師傅武學本派為柔功門,此派起源於廣東新會.拳套以短橋為主,著重前臂活動,特色為卸肩沉肘、含胸藏肚、勁從身發、剛柔並濟.
求學之道在乎虛心學習,借各家之長,完善一套學問,習武也應如此.文龍師傅把柔功門拳套結合了攻防緊密的詠春黐手,務求埋身對拆時能揮灑自如.
電話:(852)2395-6263/9644-1999郭文龍總教練
傳真:(852)2395-6231/2751-7883
網址:http://www.kwokslion.com.hk
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
通訊地址:香港九龍大角咀66-68號福全工廠大廈7樓B,2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