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背景
六十年代的香港,不少居民仍在貧窮線下掙扎求生;而全港約有七十五萬人居住在木屋區、臨時房屋區等匱乏社區,無水無電無服務,成為隨時爆發社會衝突的「危險地帶」。政府遂開始資助服務機構在一些資源匱乏的社區,提供服務,促進自助互助,改善社區的生活質素,使社區的不滿,得到有效的化解。
服務目標
本會的社區發展服務,是一種組織、教育與服務的工作過程,目的在鼓勵社區居民參與,運用社區內外的資源,採用社區自助互助的行動,改善社區,提高居民的生活素質,而在過程中,居民得到潛能發展,團結合作,貢獻社區;而服務的「社區」,可以當為地域性界定,亦可當為功能性來了解。
服務介紹
本會兩隊「鄰舍層面社區發展計劃」,分別為寮屋區及鄉郊區居民提供服務。本會社區發展服務的特色,強調社區參與,透過在參與的過程,提升居民的社會意識,使他們藉著參與社區事務,學習以不同渠道及方法去表達意見,同時亦可以認識到政府不同架構的 運作與及彼此之間的關係,有效地運用社區資源去解決社區問題,更藉此體驗到社區團結、互助互愛的重要性。此外,推行社區教育,如資料展覽、單張介紹及專題講座等,讓居民加深對社區事務的認識和關注,領袖培訓工作,發展居民的領導才能,服務社區。
另外,自二零零二年起,本會致力於不同的服務範疇推動社區發展元素,如「駐屋宇署支援服務隊」為受屋宇署清拆命令影響的居民提供個案輔導服務、社區教育活動及樓宇組織工作,以提升業主或租客對樓宇安全的關注,並鼓勵大廈業主的參與和共同合作,改善其樓宇管理事宜及完成屋宇署發出的清拆命令;「晴天行動-家庭鄰舍網絡發展計劃」則在社區投資共享基金資助下,透過樓層發展工作、互助小組、兒童成長栽培計劃、職業技能訓練、合作社等,協助天水圍天晴居民建立區內的支援網絡及社會資本;「東頭社會服務隊」於香港房屋委員會的撥款下,為受黃大仙東頭(一)清拆計劃影響的獨居或雙老家庭長者提供支援,透過定期家訪、資訊提供、服務轉介、互助及外展活動等,協助居民獲取適切資源,處理搬遷及適應上的需要,並建立社區支援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