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8DB
  2. 個人及社區
  3. 會社、組織及團體

宏揚佛法 培育人才

更新於: 2008-07-31 393 刊登者: 法鼓山(香港分會)
詳情內容

法鼓山的緣起

宏揚佛法 培育人才
為了要將正信的佛法傳布於世間,聖嚴法師認為一定要從培養佛教人才,推廣佛教教育做起。法師於民國74年以北投中華佛教文化館的場地,創設中華佛學研究所。十幾年來,學生及教職人員愈來愈多,教學設備也愈加擴充,場所不敷使用。另外,研究所畢業生亦逐年增加,為了能讓他們繼續深造、研究,及增加他們學以致用的機會,因此,佛學研究所必須擴大範圍,換句話說,未來的法鼓山將延續佛學研究所基本的功能,擴增為人才的培育、儲蓄及彙集,俾成為弘化、推展教育事業的基石。

另一方面,文化館的下院農禪寺僧眾逐漸增加,念佛、禪坐各項修行活動人數也愈來愈多,雖已擴建房舍,但是場地仍不敷使用。加上農禪寺本身是農地,為了配合台北市關渡平原開發計劃,僅僅不到一甲的農禪寺將來可能有一半以上的土地會被徵收為公共設施之用。

觀音成就法鼓山因緣
聖嚴法師與觀世音菩薩之間的法緣從他的幼年時期、從軍時期、閉關時期、留日時期,一直到創建法鼓山,不論期間遇到多大的困難險阻,都在法師虔誦觀音聖號之下,平安順利的達成目標,因此聖嚴法師曾說:「我自幼至今,無一天不是沐浴在這位大菩薩的慈光之中。」

民國七十八年三月二十五日晚上,有一千人左右到農禪寺參加念佛會,由聖嚴法師親自領導僧俗四家弟子共同持誦大悲咒二十一遍,祈求感應,希望覓到一處具有長久性、安定性和未來性的道場建築用地。

幾乎是在同樣的時間,三月二十六日,台北縣金山鄉三界村上方,也有一位全度法師正在觀世音菩薩像前持大悲咒,祈盼菩薩的指引,能夠早日找到具有經管規模的叢林寺院能力之理想人選。

這般地巧逢機緣,再加上諸多的因緣和合,於是,我們有了法鼓山。

1. 分會歷史
法鼓山文教基金會香港分會創於一九九四年,前身是法鼓山文教基金會香港辦事處。

2. 與台灣法鼓山的關系
是台灣法鼓山設於香港的分會,由聖嚴法師的皈依弟子成立。本會從一九九四年的一個小房間、一九九六年灣仔的一個大廈單位,發展到現今的九龍荔枝角會址,隨著本港信徒求法日多,各類弘法活動亦相應增加,現會址經過一再擴建,成為目前占地五仟多平方尺,兼具講堂、禪修中心的都市道場。為大眾在煩囂鬧市中,提供修心學佛之清涼地,接引無量眾生共行菩提道。

3. 宗旨
一九九七年,本會正式向香港政府注冊,成為非牟利慈善團體。本會秉承佛陀遺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為宗旨,以聖嚴法師倡導「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為使命。

相片
https://88db.com.hk/Personal-Community/Club-Association/ad-78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