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是一項世界性的體育運動,現代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之一。歷史記載上能找到的最早的羽毛球是毽子,中國人在公元前5世紀開始踢毽子,不過這是用腳的運動。而後,一種稱為Battledore and Shuttlecock,類似羽毛球的游戲曾在歐亞兩地流行了近二千年。 後來日本亦自創了一種羽毛球,球板以木製成,球則是而櫻桃核加上羽毛製成,不過由於製造成本太貴,而且球身太重,速度太快,不便於打擊,因此漸漸在日本消失。 19世紀中葉,印度出現了現代羽毛球運動的前身“Poona”,並傳至英國。1870年代,現代羽毛球在英國的Badminton莊園正式面世。第一部羽毛球運動的比賽規則於1877年在印度的Karachi地區制訂。所以羽毛球運動也有人稱為“Indian Game”。 1893年,英國羽毛球協會成立,重新修訂並統一了羽毛球比賽的規則。1934年,第一個世界性的羽毛球組織——國際羽毛球聯合會在英國成立。1981年與成立於1978年的世界羽毛球聯合會合併,成立了現今的國際羽毛球聯合會。從此羽毛球運動開始在世界各國普及,截至1996年6月,“國際羽聯”已有124個會員國或地區。 1992年,首次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現代羽毛球賽分為男子單打(Men's Singles)、女子單打(Women's Singles)、男子雙打(Men's Doubles)、女子雙打(Women's Doubles)及混合雙打(Mixed-Doubles),共5個單項。從2006年5月份的湯姆斯杯和尤伯杯比賽開始已經從15分制更改為每球得分的21分制,通常採用三局兩勝制,每局某方先到達11分時可休息90秒,第一局完和第二局之間,第二局完和第三局之間可以有2分鐘的休息時間。接發球發球時,雙方球員必須站在對角的發球區(Service Court),兩腳觸地,但不能踏及發球區的界線(Boundary)。發球時球拍必須先擊中球托部份,球要從低於發球員腰部的位置發出,而整個發球過程中,球拍拍頭應指向下方。單打比賽中,當發球方(Service Side)的得分為偶數時,球員應站在右方發球區內準備發球或接發球。奇數時為左方發球區。 雙打比賽中,當發球方(Service Side)的得分為偶數時,由右方球員站在右方發球區內準備發球或接發球。奇數時為左方球員發球。發球後第一拍,只有接發球(Return of Service)的球員才可以擊球,此後不限,直至其中一方犯規或球落地。 [新制]落點得分發球後,比賽便算正式開始,雙方球員交替擊球,直至一方犯規或球落在其中一方的場區內。在21分制中採用每球直接得分的計算方法。 在得分的同時也相應獲得發球權,當連續得分的時候,球員在自己的兩個發球區內交替發球。在發球後至死球(Dead Bird)前的“比賽進行時”中,接發球隊員違例,則判發球方得分(Point)。發球時擊球點高於腰部 擊出的球落在有效區域以外,沒有過網或穿過球網或在網下進入對方場區。 過網擊球,不在自己的場區內擊球,即球員的球拍和身體進入對方場區。 持球,將球擊出前,球在拍上有停滯,或有拖帶動作。 連擊(Dribble),同一球員連續擊球2次以上,或球過網前同隊球員連續擊球。 觸網,球員的球拍、身體或衣物觸網。 阻礙對方合法擊球,或以其它行為故意騷擾對方球員。 球接觸到場邊的物體牆壁或運動員的身體,或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