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內容由用戶提供,88DB 不為內容之準確性作任何保證,如你認為此內容不妥,請「接此」回報給我們。

黃大仙區的黃大仙

65 1

黃大仙區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北,是香港十八區中的一個行政區。東面以飛鵝山與觀塘區為界,西面和南面沿聯合道、東頭邨道,與九龍城區為界,是全香港唯一不沿海的行政區。面積為926公頃,人口約440,000人。

黃大仙區是全港十八個行政區的其中之一,是以本區著名的黃大仙祠命名。隨著時代不斷變遷,黃大仙區已由昔日的簡樸農村轉變成為以公營房屋為主的地區,人口約四十四萬。 地理及歷史
黃大仙區位於九龍半島的東北面,佔地約926公頃。北面以獅子山及大老山為界;東臨飛鵝山;南接新清水灣道及太 子道東;西連聯合道及獅子山隧道,本區是全港唯一沒有海岸線的行政區。本區多年前主要為一鄉村地帶,人口稀疏,居民大多為番禺及客家人。至一九三七年,本區被界定為新九龍的一部分。自四零年代後期 ,隨著大量難民從內地湧入,很多寮屋便開始在區內出現。本區公共房屋發展始自一九五七年,當時首幢第一型徙置大廈在老虎岩(後改建樂富)興建。這些年來,隨著寮屋區的清拆及舊型房屋的重建,本區的面貌已煥然一新。

房屋
黃大仙區的特色是以公營房屋為主。目前,區內百分之86.2%的人口(約380,000人)居住於公共租住房屋、居者有其屋、私人機構參建的居屋和夾心階層住屋;而其餘的13.8%的人口(約60,000人)則居住於各類型的私人住宅。

黃大仙原名「竹園」,因為在區內有一座赤松黃大仙祠,香火鼎盛、善信眾多,於1969年政府設立市區民政處而命名黃大仙。

牛池灣原名「龍池灣」,被義大利教士訛稱為「牛屎灣」,到了清朝改名為牛池灣。

樂富原名「老虎岩」,因原名難聽,遂雅化成現有名字。

鑽石山本是一個石礦,名字是把石從山中鑽挖出來的意思,殖民地政府把此地繙譯成英文時,誤解了鑽石山為鑽石山,把它命名了做「Diamond Hill」。


相關知識:名人區灣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