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文台的歷史在香港設立一個氣象觀測台的構想,最初是由英國皇家學會於1879年提出。皇家學會認為香港的地理位置甚佳,“是研究氣象,尤其是颱風的理想地點”。事實上,隨著當時香港人口逐漸增加,颱風造成的破壞已廣受社會所關注。香港政府亦對皇家學會的建議表示歡迎。經過詳細的探討和研究後,皇家學會的建議最終在1882年獲接納。隨著第一任天文司﹝即首任天文台台長﹞杜伯克博士(Dr. Doberck)於1883年夏天抵港,香港天文台亦於同年創立。 天文台早期的工作包括氣象觀測、地磁觀測、根據天文觀測報導時間和發出熱帶氣旋警告。這些饒有價值的服務備受重視,且於1912年獲得英皇佐治五世頒賜「皇家天文台」的稱號。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回歸中國,部門復稱香港天文台。服務承諾本簡介旨在說明香港天文台承諾向市民提供的服務標準,並說明市民如對服務有任何意見或投訴,可採取甚麼行動。現任天文台台長林超英香港天文台的理想、使命與信念理想以科學保障大眾安全,建設美好社會,樹立世界模範使命提供實用和有效的氣象服務 就氣候、輻射、授時、地震、海洋和天文等領域提供優質服務 提高公眾的防災意識 信念敬業樂業用心盡意,樂在其中 本於仁愛心繫社群,關懷同事 群策群力多元合作,集思廣益 扎根科學開明開放,求真求新 高瞻遠矚靈活進取,早著先機 服務範圍天文台的天氣預測總部二十四小時工作,定時向報界、電台、電視台及其他有需要的通訊機構,提供天氣報告。按情況需要,天氣報告會包括熱帶氣旋警告、暴雨警告、雷暴警告、山泥傾瀉警告、火災危險警告、強烈季候風警告、寒冷及酷熱天氣警告和霜凍警告。此外,天文台亦發出紫外線指數報告,提供本港太陽紫外線強度的資料,以及讓市民認識紫外線對健康的潛在不良影響。市民亦可透過天文台的「打電話問天氣」服務(電話號碼:187 8200)及天文台網頁(http://www.hko.gov.hk 或 http://www.weather.gov.hk),直接獲取上述資料。此外,市民透過「打電話問天氣」服務可索取各種氣象和地球物理資料及授時服務。天文台又為多間商業通訊和傳呼服務公司提供天氣資料,市民可透過不同電子媒介獲得這些資料。除了為市民提供天氣服務外,我們也為國際航空和船運界及運作上易受天氣影響的本地機構,例如公用電力公司、貨櫃碼頭及交通營運機構,提供特別的天氣服務。如果你的機構也在運作上易受天氣影響,歡迎與我們預先安排,在指定時間或當天氣轉壞至某個程度時,向你的機構提供所需意見。我們亦向公營部門及私人機構提供地球物理、氣候及海洋學的資料和諮詢服務。我們亦進行全面的輻射監測工作,為市民提供本港環境輻射水平的資料。除了每天向報界發放環境伽馬輻射劑量率資料外,更在月報和年報詳細報導輻射測量的結果。天文台以銫原子鐘來維持本港的時間標準。透過互聯網、「打電話問天氣」服務(電話號碼:187 8200)及本地各電台,天文台為市民提供授時服務。此外,市民亦可經互聯網,利用天文台的時間伺服器(stdtime.gov.hk),以銫原子鐘為依據,校準私人電腦的時鐘。圖為天文台的流動輻射測量站相關知識:香港的暴雨警告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