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因為有四旬期的守齋的緣故,在每次復活節用餐前,都先予以祝聖;因此第七世紀時,就有祝聖羔羊的記載出現了,之後又多了油脂和火腿的祝聖。其實四旬節守齋是禁止吃蛋類的。到了十二世紀,才開始有雞蛋的祝聖;因此在復活節時,天主教徒會把蛋涂成紅色,請神父祝聖,自己也用作禮物送給朋友,這是為什麼現在復活節都要送彩蛋的最早起源。 除了雞蛋外,還有其它食品,如奶油、乳酪、面包等的祝聖。在禮儀改革前的聖教典禮中,仍保留了羔羊、蛋、面包的祝聖經文。 在歐洲許多國家,復活主日的主餐均食羔羊肉,因為在祝聖羔羊時,可讓人紀念摩西借著羔羊的血,領導以色列人出埃及,而這羔羊是耶穌的預表:祂是上帝的聖潔羔羊,藉祂在十字架上所留的血,使人類得以洗凈罪,脫離魔鬼的奴役。蛋也象徵春天及新生命的開始。到了基督徒的時代,更賦予了一層宗教意義:象徵耶穌復活走出石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