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縮問題不可忽視
在中醫傷科中筋病,分為筋斷、筋走、筋弛、筋強、筋攣、筋翻、筋萎及筋縮等。當中最常見的筋病是筋縮,以年紀大老人家比較多,但現時年紀輕年青人也發現有筋縮症狀。多因缺少運動、平時不會拉筋及久座屈腿長時間使用電腦或打機有關。
在西醫解剖理論中,認為骨只是人體支架用來負重及保護重要器官,不能活動;活動時一定需要依靠關節兩邊肌肉收縮及放鬆才能做到屈及伸;而筋只是肌肉外面腱膜,及兩頭肌腱和韌帶組成。而中醫理論認為人體背面有條大筋,由脚底到頭後,在解剖學是找不到,在臨床上是意會到存在的。在古代按摩經中也提到身後大筋”平肩大筋真氣聚,捏此開通氣血行,脊骨旁邊一寸五,此是太陽膀胱經,兩條大筋伸手捏,上下抓著筋有聲,內連五臟與六腑,風寒暑濕盡皆通。”,而我個人理解為中醫提出從頭到脚大筋,是從頭到脚中多組肌肉筋腱及韌帶組成,被視為一條大筋學說。
現時生活因難,工作繁忙,那有時間出來做運動、平時不注意坐姿、長期屈腿、低頭工作、彎腰堤重,側身工作等都會容易有以下三大問題,而且病情會由筋縮發展至、肌肉勞損及最後在不知不覺之下,突然一個彎腰或轉身就脊骨錯位。
1. 筋縮: 即筋緊縮短之意,缺少做運動拉筋引起,特別是坐着工作的人,雙腿縮在桌下或屈在椅下是高危人仕。最常見筋縮是髂腰肌緊,髂腰肌是從股骨連至整組腰椎橫突及第十二胸椎,可想而知當這組肌肉過緊會影響腰椎及胸椎得到不必要的壓力,而且這類人一般腹肌都很弱,這常與腰痛有關。
2. 肌肉勞損: 肌肉因長期緊張而引至勞損,初期肌肉會有局部酸痛警號,慢慢發展至局部疼痛,如不加理會後期發展到肌肉硬如鋼板,局部肌肉會失去彈性而繃緊收縮,肌纤維硬化勞損型成條索狀,當有一組肌纤維失去彈性,會加重附近另外一組肌纤維工作量,型成惡性循環。
3. 錯位: 身體本身肌肉是在放鬆平衡狀態下的,當肌肉一側繃緊後會影響本身力學上的左右不平衡,一般不平衡力不會即時影響到骨架正常位置,但當配合不正當突然提重,彎腰及轉身取物。會外加力量傳到骨架上,使不平衡力加大造成骨與骨之間錯位,有時可能聽到啪一聲,常見如頸椎、胸椎、腰椎、腕骨錯位等。
跟据錯位不同症狀也不同,常見局部不適,痹痛,纏綿難好為主,錯位後身體會作出一些反應出來如有些人會出現手臂或手指麻木、痹痛、甚至頭痛、頭暈、耳嗚、呼吸因難、心跳時快時慢、失眠、疲倦、膝痛、脚痹等。
長期使人周身不適,特別是尾椎錯位的人會行不安坐不定。因錯位不同反應各異有些人看了很多西醫都找不出問題,因症狀看似是平常的痹痛,只給一些止痛或消炎藥了事,當停止吃藥病徵再次出現。轉看物理治療也看不出輕微的移位,只會按部治療疼痛,治標不能治本,因錯位就是錯位,找不出就治不到根本病處,當你正受到長期纏綿難好的苦況,自會覺得身同感受。
如自己覺得治療了一段時間而且沒有什麽進展時,應考慮一下可能是脊骨問題,去找專科聽取專業意見,免得延遲醫治白白長期受苦。經常看到病人被病痛纏繞多年的陳病,復位後立竿見影即時全身輕鬆很多,最後一提”病是自找的,要治就難了”因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時要好好保養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