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團背景
天馬音樂藝術團有限公司為註冊為慈善機構。成立宗旨是推廣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傳統藝術,包括歌唱、戲曲、器樂及促進中西藝術交流。本團將致力支持一切有關藝術的活動,如舉辦各類音樂會及戲曲演出等,宏揚粵劇藝術,推動本地戲曲發展,務使傳統的戲曲藝術邁向大型舞台藝術之列。
天馬音樂藝術團近年主要致力於粵劇改革及創作,培訓青年粵劇演員,製作大型新編粵劇,“天馬菁莪粵劇團”就是在天馬音樂藝術團協助下於 2000年正式成立的非牟利註冊團體,聚集青年粵劇演員,透過演出傳統經典粵劇及新編粵劇,孕育新一代的粵劇藝術人才。透過舉辦工作坊、示範演出、駐校基本功暨戲曲文化興趣班等模式,向青少年介紹粵劇藝術,將粵劇更廣泛地推展開去。
本團除董事局、顧問團及主要工作成員外,在本團受訓並演出的粵劇演員已逾20人,並在不斷擴展,而本團演出的劇目,所有主要演員皆盡量由本團團員擔演,努力邁向行當齊全,規模完備的專業團體。
本團工作人員
張才珍(本團行政及藝術總監兼駐團導師)
桂劇科班出生,桂劇團當家小生,曾從崑曲大師周傳瑛學藝,來港前為桂林戲劇學校老師。現為天馬音樂藝術團藝術及行政總監,該團所有製作皆由張老師籌辦。張老師更是優秀的身段老師及戲劇導演,2003年本團團長靈音以《英台哭墳》,赴山東參加全國國花杯中青年演員戲曲表演大賽榮獲金獎便是由張老師導演,張老師並獲特別貢獻及優秀組織獎。
李石庵(本團音樂總監)
作曲家、樂師,自幼跟隨黃柏仁先生學二胡及音樂理論。1960年加入桂林歌舞團擔任樂師,並參與歌劇、舞劇及地方戲曲的創作工作。1964年及1965年所創作之桂劇《在生活的激流?》《好代表》唱腔選段已由中國唱片廠錄製78轉唱片;1974年應香港新聯電影公司之邀,為電影《桂林山水》撰曲,同年師從上海音樂學院夏飛雲教授,學習指揮,移居香港後,加入香港中樂團為全職樂師,曾為香港中樂團編曲並公演的曲目共四十餘首。其中《楊枝露滴牡丹開》(1994); 《倦尋芳》《遁世仙鄉》(2004); 《連城璧》(2005);《求神》《幽媾》(2006);《花田錯會》(2007)分別是香港中樂團與粵劇名伶羅家英、汪明荃、蓋鳴暉、陳寶珠、文千歲、梁少芯合作之大型民族管絃樂伴奏粵曲演唱的製作。李氏亦為BMG唱片公司出版之二胡演奏家許可、蕭伯墉的獨奏唱片《天鵝》《獨弦操》《病中吟》編寫伴奏。其部分作品亦曾由台北市立實驗國樂團、新加坡華樂團、澳門中樂團演出。
顧問成員
胡芝風 (本團海外藝術顧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導演及一級演員)、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長、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胡老師曾為河南排演梆子戲、到上海導演越劇和廣州粵劇,許多演員在她的指導下都榮獲中國戲曲梅花獎。自本團成立起便一直為本團境外藝術顧問,曾多次為本團導演新劇,由她為本團排演的《夢蝶劈棺》《櫃中緣》以及加工過的《唐伯虎》《許仙與白娘子》在本港都大獲好評。
鍾麗蓉(本團藝術顧問)
著名粵曲演唱家。自小從遊音樂名家,更獲紅線女親授女腔竅門,成為香港獨當一面的子喉唱家。鍾小姐不但在個人唱功方面不斷求新求進,且對於提攜後輩亦不遺餘力,本團所有新劇的唱腔,均由鍾老師指導設計。右圖為鍾麗蓉欣賞本團演出後與李暉合照。
陳小漢(本團藝術顧問)
著名粵劇紅伶暨粵劇演唱家。對於後輩熱衷於粵劇藝術之推廣發展甚表關心,2004年蒙鍾麗蓉老師引薦擔任本團顧問。右圖為陳老師欣賞本團演出後合照。
地址: 香港筲箕灣道138號富裕中心20字樓
電話: 2402 1506 傳真: 2850 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