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世中文教育成立於2021年,中心位於太子核心地段。 本中心的創辦人和中文課程導師均畢業於中大中文系,致力宏揚中文的實用價值,有志為本地社區提供最全面、優質、可靠的中文教學服務,並希望打造一個有助推動中文學習風氣的文化交流平台,期望以專業知識回饋社會。
1. 系統化教學
很多人認為中文是很「虛」的一科,從學習至考試都是憑「感覺」。這種印象其實源於一種不太正確的觀念,就是認為中文本是母語,所以不必過於認真對待。
沒錯,中文科對大部份以中文作為母語的同學來說,理應不會造成太大壓力,至少我們基本上都識睇、識寫、識講。但正因為大部分同學已有基本的中文讀寫能力,因此考核的深度自然不會停留於淺層。
既然考核的難度較高,我們對教學的要求也必須相應提高。我們希望打破「中文科很虛」的固有印象,為同學們建立一套評核和分析中文水平的機制,於不同時期為學生提供階段性的評估,具體地分析和評定學生在各個層面的學習進度,然後再按照進度訂立教學方案。
2. 注重學習差異
我們必然承認,即便同樣是以中文作為母語的同學之間,也會存在一定程度的能力差異。這種能力差異的成因複雜,可能涉及先天或後天的因素,但我們肯定的是這種差異必然可以通過後天的教學而收窄。
以往的補習課程大多將不同水平的學生集中在一班之內,授之以同樣的答題方向,我們相信這種做法難以消除同學之間的學習差異。
為了照顧不同學生的需要,切實解決同學所遇到的問題,我們將以小班形式進行教學。同學們完成由中心所設計的入學試後,我們會因應表現而將學生編配入不同級別的課程。此外,我們亦會定期為學生進行評估,按照評估的成績安排學生晉升至更高級別的課程,以助學生穩健地進步。
3. 堅持專科專教
親歷中文系的培訓,我們深明中文教學的難處。中文雖是母語,但假如真的要探究這種語言,就會發現我們其實對於中文的認知真的相當有限。
在學校的常規中文課程裡,同學們需要接觸的內容涵蓋古今的文學、議論篇章,涉及詩、詞、歌、賦、散文等不同文體,而同學在閱讀文章時需要對文字、文句、文義等概念有一定掌握,寫作時則需要有一定的識字量、語法觀念、語文觸覺;假如同學想要精益求精,則更要講求邏輯思維、文化底蘊等。
中文科屬於人文學科,與數理科的最大分別就是相關知識背後並沒有一道既定的公式,是故我們很難說只要掌握某些技巧,就可以輕鬆駕馭中文科。正由於語文需要時間浸淫,我們堅守專科專教的原則,將課程交由畢業於中文系的導師任教,相信他們曾經接受過現代文學、古代文獻、古典文學和語言文字學等範疇的專業學術訓練,才能為學生提供全面而可靠的教學。
4. 創建中文學習氛圍
孔子曾經說過:「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當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孔子認為這四件事是君子一生應該要投放時間的事,當我們遨遊於藝術世界,建立豐盛的精神生活,才能培養對生命的關懷。
除了傳統的中文學術課程外,我們致力提供不同與中文相關的藝術和文化課程,創建完善的中文學習氛圍。我們相信中文教育並不止於教科書和試題練習上,背後還有浩如煙海的文化知識和人文精神,可以透過不同形式的文藝活動在學生心中埋下種子。我們希望可以打破學習中文便等於沉悶、古舊的刻板觀念,讓學生能在各類活動當中升對學習中文的興趣,同時培養良好的人文素養。
5. 致力建立學校聯繫
我們深信學校的教學始終有著無可取替的價值。然而,我們也了解到現時的教學進度緊迫,加上教務工作繁重,老師的日常教學工作實在不無制肘。
曾經作為學生,長大後擔當教學工作,本中心一眾導師也明白「趣味學中文」是師生的共同願景。無可否認,書本上的知識必然有它沉悶的一面,如要令同學加深對這門必修科的興趣,我們必須多管齊下,以活動教學、有趣主題作為切入角度,重新演繹一些平平無奇或是抽象難明的語文概念,務求提高同學對於中文科的學習意欲。
為此,本中心的教學團隊特意收集不同學校的意見,嘗試配合日校的教學需要而設計了一套靈活度較大的到校中文課程,希望可配合學校的教學進度,將一些重要但日常教學無暇觸及的中文知識,以新穎的教學方法重新灌輸給同學。我們一方面希望減輕老師的教學壓力,讓老師的日常教學工作得以聚焦,同時也希望為同學們建立良好的語文基礎,提升他們在常規課堂和考核裡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