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介紹:
江蘇省簡稱蘇。位於長江下游、黃海之濱。是中國開發歷史較早的地區之一,春秋時期分屬魯、齊、吳、楚等國,歷史沿革甚為複雜,直至清初,改名江南省,康熙六年又將江南省分為江蘇、安徽兩省。江蘇省名是取江寧(今南京)、是蘇州二府名的第一個字組合而成。現轄13地級市、31縣級市、33縣。10多個市對外開放。全省面積10.2萬平方公里。省會南京。
城市氣候:
江蘇省淮河蘇北灌溉總渠一線為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全省為暖溫帶、亞熱帶、溼潤、半溼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16攝氏度。一月在-2-4攝氏度之間,七月在26-29攝氏度之間。極端最低氣溫-23.1攝氏度(1969年2月5日,沭陽青伊湖);極端最高氣溫40.9攝氏度(1959年8月22日,鎮江),南京一帶為我國夏季炎熱的“火爐”之一。無霜期約200—24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00—1200毫米之間,大致東南多,向西北減少。夏季降水約佔全年降水量36-60%,以東北部最集中,南部相對較少。1965年8月21日東臺降水314.3毫米,為本省最大日降水量。春夏之交梅子成熟季節多鋒面雨,當地稱為“梅雨”或“霉雨”,夏末秋初多颱風雨。梅雨的遲早與多少,颱風雨的強弱對本省旱澇的形成有很大影響。低溫陰雨、霜凍、颱風、幹熱風和冰雹,均可造成災害。
社會經濟:
江蘇是我國農業發達的省區之一,耕作制大部分為一年二熟。它是我國糧棉重要產區,多种經營發達。糧食作物是以水稻、麥類為主。經濟作物以棉花和油料作物為主。此外,黃麻的發展較快,南通、海門一帶並為我國薄荷、留蘭香等特种經濟作物重要產區。
江蘇礦產資源種類較多,徐州附近的煤、連雲港附近的磷、沿海淮北鹽區的鹽、宜興的陶土全國聞名,丘陵地區有鐵、錳及有色金屬。解放時,本省紡織、儀器工業較發達,主要集中在蘇南的城市。現已建成為輕、重工業都較發達的省區,工業產值佔工農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二以上。
蘇北工業的發展使工業佈局日趨平衡。主要工業有機械、電子、電力、化工、冶金、紡織、食品、造紙等部門,化工、繅絲及絲織業在全國佔重要地位。南京、無錫、蘇州、常州、南通為主要工業中心,淮北鹽場為全國大鹽場之一。
以農業為服務的地方工業普遍建立,各地區都有拖拉機製造。工藝美術種類很多,蘇州刺繡、南京雲錦、常熟花邊、無錫泥塑、揚州漆器和玉雕、宜興丁蜀鎮陶器等均馳名國內外。
方言
江淮方言
江蘇省操江淮方言的地區包括:揚州、淮安、鹽城3市全部;南京(除高淳)、鎮江(除丹陽東部)、泰州(除靖江大部)、宿遷(沭陽、泗陽、泗洪3縣)4市大部;南通市區(除南部)及如皋市、海安縣全部與如東縣大部、通州市一部分;連雲港市區及灌雲、灌南2縣;常州代管的金壇大部、溧陽小部。揚州話是江淮方言的代表方言。
吳語 江蘇省操吳語的地區包括:蘇州、無錫2市全部(但江陰、常熟、吳江的個別地方有很零星的蘇北移民帶入的官話分佈,宜興也有很零星的閩南語分佈);常州市區(包括武進區和新北區)、金壇小部,溧陽大部;鎮江丹陽市東部;南京高淳縣;南通市區南部小部、啟東、海門2市全部,通州市小部,如東縣小部;泰州靖江市大部。另外在蘇北沿海,綿延至連雲港沿海均有啟東、海門兩地於民國時期清末狀元張謇帶去的移民,該些移民及其後代絕大部分操蘇滬嘉小片的啟海話。蘇州話是吳語的代表方言。
中原官話
江蘇省操中原官話的地區包括:徐州市全部,宿遷市區,連雲港贛榆、東海2縣。
文化
江蘇自古以來是中國的文化重心之地,並經歷文化重心從唐漢以前的江淮地區到唐漢以後的江南地區的轉移。江蘇在文化上有「吳韻漢風」之說,江南地區屬於吳文化圈,而徐州、連雲港等淮北地區則屬中原文化和北方語系地帶,兩者之間為吳韻漢風兩相浸潤的江淮地區。
全省共有2處世界遺產、5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7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5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7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2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京杭大運河的江蘇段)、64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世界遺產:蘇州古典園林、明清皇家陵寢—明孝陵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湖、南京鐘山、雲台山、蜀崗瘦西湖、三山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京、蘇州、揚州、鎮江、常熟、徐州、楚州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高郵、泰州、常州、江陰、興化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崑山市周庄鎮、吳江市同里鎮、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蘇州市吳中區木瀆鎮、太倉市沙溪鎮、姜堰市溱潼鎮、泰興市黃橋鎮
河南省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