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內容由用戶提供,88DB 不為內容之準確性作任何保證,如你認為此內容不妥,請「接此」回報給我們。

白點蟲 (又稱白點病)

302 1

 [轉貼]白點病~~

原因生物:白點蟲 (學名:I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

症狀:
魚身的表面、鰭或鰓等各處會出現大約1mm的白點。初期白點數目會較少,但如果不理會,數日後白點數目會漸漸增多、最後白點會覆蓋至整個身體。

白點蟲會進入魚類的表皮組織(粘膜)內,而白點蟲在進食時會破壞上述組織的細胞,這時,白點蟲便會在表皮內移動(纖毛運動)。這種運動會刺激魚類體表的粘液分泌過剩,嚴重者會造成表皮有剝離現象產生,魚類由於感到疼痛,會在石頭或流木上磨擦身體。較為重病的,會是白點蟲生到鰓部的魚類,由於如果鰓部產生過剩粘液,會把鰓部覆蓋,魚類便會出現呼吸困難、困倦、行動緩慢等現象,最後衰弱至死。 

這病在早春、入秋等水溫可能會急劇變化時期有較為容易發生的傾向。另外在大量換水後或加入新魚時亦會偶爾發生。


成因:
原因生物﹣白點蟲為纖毛蟲的一種。身體表面包裹著細小的毛髮(纖毛),靠著這些纖毛運動而形成移動。白點蟲的生存水溫為6~25℃,最適合繁殖的水溫則為15~18℃。然而,在實際情況中、在25℃以上的水溫時發生白點病的報告也有存在。

寄生在魚類身體的白點蟲在寄生1~2週後,成熟的白點蟲會從魚類的身體游出。從離開魚類的身體的數小時後,白點蟲的身體會分泌出粘液。這粘液會幫它容易地附在石頭或水草的葉上。附上後表面立刻會生成一道厚膜把整個孢子蓋盡,然後內部細胞分裂便會開始。白點蟲孢子中的細胞分裂速度大概為每24小時分裂數百至數千次、最後仔蟲便出世了。分裂出來的數目與水溫有關、水溫高則仔蟲數量多但個子較小;相反低水溫會導至生產的仔蟲數目較少但仔蟲體形會較大。

數以百計或千計的仔蟲跟著便會自孢子中釋出,藉著纖毛游泳到另一尾的魚類上寄生。仔蟲的壽命大約為1日、期間如找不到魚類來入侵便會死亡。

相關文章-治療白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