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內容由用戶提供,88DB 不為內容之準確性作任何保證,如你認為此內容不妥,請「接此」回報給我們。

演而優則導的差利.卓別靈

48 1
小差利·斯潘塞·卓別靈(Charlie Spencer Chaplin Jr.,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不列顛帝國勳章佩戴者),常用名:查理·卓别林,英國喜劇演員及反戰人士,後來也成為一名非常出色的導演,尤其在好萊塢電影的早期和中期他非常成功和活躍。他奠定了現代喜劇電影的基礎,卓別林戴著圓頂硬禮帽和禮服的模樣幾乎成了喜劇電影的重要代表,往後不少藝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卓別靈最出色的角色是一個外貌流浪漢, 內心則一幅紳士氣度、穿著一件窄小的禮服、特大的褲子和鞋、戴著一頂圓頂硬禮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著一撇小鬍子的形象。在無聲電影時期卓別靈是最有才能 和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編寫、導演、表演和發行他自己的電影。從在英國的大劇院作為孩童演員登臺演出到他88歲高齡逝世他在娛樂業從事了70多年的生涯。從狄更斯式的倫敦童年一直達到了電影工業的世界頂端,他本人成為了一個文化偶像。他一生中私生活和公眾生活的高高低低受到了有些人的高度讚揚,也受到了其他一些人的嚴格批判。

1918年卓別靈創建了他自己的好萊塢公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對自己的電影的藝術和經濟上的控制。在此後的35年中他使用這個獨立性創造了許多不朽的傑作,這些作品至今不失其娛樂價值和影響力。其中包括短喜劇《狗的生活》(1918年)和《發餉日》(1922年)。長的作品有《從軍記》(1918年)和《朝聖》(1923年)。此外還有他的無聲電影經典,其中包括《尋子遇仙記》(1921年)、《巴黎一婦人》(1923年)、《淘金記》(1925年)和《馬戲團》(1928年)。

有聲電影被發明後他還拍了兩部他最著名的無聲電影《城市之光》(1931年)和《摩登時代》(1936年),此後他轉向有聲電影。在卓別靈的無聲電影中他自己配音樂和聲音效果。《城市之光》是卓別靈喜劇因素與情感交配得最完美的一部作品。詹姆斯·艾吉1949年寫道,這部片子的結束部分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一段表演。

卓別靈的有聲電影包括《大獨裁者》(1940年)、《凡杜爾先生》(1947年)和《舞臺生涯》(1952年)。

《摩登時代》雖然是一部無聲電影,但是實際上它包含聲音,比如收音機和電視機的聲音。卓別靈以此來幫助1930年代已經不習慣看無聲電影的觀眾來熟悉無聲電影中觀眾聽不到對話。這部電影中有一個情節是卓別靈的上司觀察他在衛生間里偷偷地抽煙。這個情節比喬治·奧威爾的《一九八四》中的一個類似的情節早了十多年。奧威爾可能是受到卓別靈電影中這個情節的啟發。《摩登時代》也是第一部可以聽得到卓別靈本人的聲音的電影。電影結束時他哼的那支歌是他自己親自哼的。雖然如此這部電影一般被看作依然是一部無聲電影。

1919年卓別靈與瑪麗·畢克馥、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和戴維·沃克·格裡菲思等人一起組織成立了一個電影發行公司聯美公司。他們的意圖在於逃避好萊塢正在形成的製片公司系統中發行公司和資助人不斷增強的權利。聯美公司的成立和他自己的製片公司保障了卓別靈對自己的作品的完全控制,保障了他的獨立地位。直到1950年代初他任聯美公司的理事。

雖然從1927年開始有聲電影出現後就很快佔據了電影主流,但是在整個1930年代內卓別靈始終拒絕拍有聲電影。卓別靈本人多才多藝,他為他1952年的《舞臺生涯》編排舞蹈,為1928年的《馬戲團》寫了主題歌。他的著名的歌包括《微笑》,後來納特·金·科爾演唱這首歌非常出名,此外《舞臺生涯》的主題歌也是他自己寫的。

卓別靈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大獨裁者》,是專門針對阿道夫·希特勒和納粹主義所製作,並於美國放棄孤立主義參 戰的前一年發表。在當時的政治氣候下,這部影片的訴求相當大膽。它生動地寫明納粹主義的醜惡,並塑造一個生動的猶太角色,描寫他遭受到的迫害。卓別靈在這 部電影中同時扮演了一位類似(包括面目形狀上的類似)希特勒的納粹獨裁者和一位受納粹主義殘酷迫害的猶太理髮師。酷愛電影的希特勒看了這部電影兩次(希特 勒個人的影院徵求的影片的紀錄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