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1874年9月13日生於維也納,1951年7月13日死於美國洛杉磯。他是奧國作曲家、指揮家及音樂教育家。1941年入籍美國,為音樂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荀白克的一生,從未進過正式的音樂院,是一個自學有成的音樂家。1894在他20歲時,機緣遇到了亦師亦友的哲林斯基(Alexander von Zemlinsky), 隨他學習對位法。在音樂創作上才真正發揮了最大的影響力。1897年推出一首弦樂四重奏和多首歌曲。以為他人作清歌劇配樂賴以維生。1899年作,<昇華之夜>(Verklarte Nacht),1900年著手創作<古勒之歌> (Gurrelieder),二者都屬於華格納以後的浪漫主義風格。荀白克因<古勒之歌>第一部份之成就,並經理察- 史特勞斯推薦,而獲得史坦音樂院教席及講學金。在此期間他完成了音詩 <佩莉雅與梅筣桑>( Pelleas und Melisande)。 1903年,返回維也納,在羅賽(Rose)四重奏團排演他的室內樂作品時,結識了馬勒 (Mahler) 。荀白克在這一時期的學生包括魏本 (Webern)、貝格(Berg)、魏勒玆 (Wellesz)、艾爾溫.史坦 (Erwin Stein) 等人,這群學生皆終身追隨不渝。 1904年,荀白克與哲林斯基等一群年輕的作曲家們組成了「創樂協會」,放手於新音樂的推展,而演出了不少新派的作品,也在此時露出了他的叛逆性格,創作開始偏離航道,打響了他的知名度,引來了許多才氣洋溢的青年。在1903-07年的作品中,荀白克將半音和聲發揮的淋漓盡致,音調結構愈來愈無法捉摸,直到1909年,op.11為鋼琴的<3首小品> (3 pieces)和連篇歌曲<空中花園之篇>(Das Buch der hangenden Garten)中, 他的無調性始發展完成。這二部作品演出時遭到反對者強烈的批評,和擁護者同等強烈的歡呼。1911年出版名著和聲學論.(Harmonielehre)在此同時,他也用畫筆發展出動人的「表現主義」風格。1912年為女演員艾伯汀娜.齊默(Albertine Zehme)作<月光小丑>(Pierrot Lunaire)。這是一部為口白體風格朗誦和室內樂合奏團的作品,此作品在維也納的演出激起更多的批判<5首管絃樂曲> (5 Orchestral Pieces)也在同年首次在倫敦完整演出。 1918年在維也納成立「私人音樂表演協會」,謝絕評論家參加,事先不公佈節目內容,禁止鼓掌。1913-21年間,創作極少,下一批作品是1923年的<5首鋼琴小品> (5 Piano Pieces , op.23) <小夜曲 > (Serenade,op. 24)這二部作品向世人引介了『用十二個音作曲的方法』,這是荀白克用以組織無調性音樂的記法。而鋼琴<組曲>(Suite,op.25),是第一部完全用十二音列方法寫作的樂曲。在採用這一系列革命性手法的同時,荀白克也重新嚴格運用傳統曲式。 1925年,應邀去柏林普魯士藝術學院教授作曲,直到1933年被納粹解職,同年並離開德國。1933年在巴黎重新皈依依猶太教,移居美國,定居洛杉磯。1936-44年執教於加州大學。這時宣佈將其姓由德文的Schonberg改為Schoenberg此後十八年間,時而用十二音列,時而用有調性風格作曲,追隨者大為驚愕,他卻處之泰然。他說每一個作曲家都可改變其風格以適應創作需要和目的。同時修訂舊作,作若干首宗教曲。並繼續進行在歐洲時擱置的二大計劃----神劇約伯的弟子和歌劇摩西與阿倫。但前者始終沒有完成,而後者則僅完成3幕中的2幕。摩西與阿倫在他死後始上演,雖然到1951年他只寫了第3幕中的幾個小節,但全劇效果卻感人至深。相關知識鋼琴詩人 - 蕭邦http://hk.88db.com/hk/Knowledge/Knowledge_Detail.page?kid=1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