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內容由用戶提供,88DB 不為內容之準確性作任何保證,如你認為此內容不妥,請「接此」回報給我們。

香港電車的服務和運作

115 1

電車的服務和運作:





電車設計之初期,原本擬分為三種等級及設備,後來因為方便運作只設頭等和三等,故此沒有二等座位和票價。直到20世紀50年代前,在比較繁盛之街道和乘客較多的地方都設有候車亭售票,例如在石塘咀近廣州酒家,中環之舊大會堂( 即今中國銀行位置 ),銅鑼灣迴旋處等都有候車亭,它們都是很有古雅氣派的建築物,所有乘客均可進入候車亭內候電車及避雨,但戰後多已拆卸。

每輛車都設有售票員賣票,身穿白色制服及頭戴白帽子,售票員揹交叉帶,分別是白色袋及銀色打孔機。樓上樓下各一名,他們用那鐵質打孔機「叮叮」作響,催促乘客買票。售票員白色錢袋內放車票與輔幣。乘客雖依例要自備零錢購票,但售票員仍準備輔幣供找贖用。車票打孔是為表示車票已收費,以防售票員檢拾被棄的舊票再轉賣給乘客而中飽車費。

售票員須在每一路段登記售票情況,把車票號碼寫在表格上。公司稽查員上車查票,拿著售票員的登記表,查看乘客的車票號碼,看是否有用舊票乘車的,查完票就在表格上簽名。售票員上班前到公司領車票與輔幣,下班後回公司交數,點算費時,也需要一班員工去處理。這種運作方式存在幾十年,直到地鐵通車。

早期還設有歐籍白人稽查人員上車驗票,防止瞞票。1977年起,電車運作開始實施一人控制模式,廢除車票和票員賣票制度,車內改設置錢箱,由乘客自行投入輔幣,車費5角。今天車費2元,但仍然追不上通脹,所以乘搭電車是非常超值的。無庸置疑,僅需2元港幣的低廉費用,有助電車繼續吸引乘客搭乘。

電車路線自西至東,分佈在香港島北部沿海地帶,東起筲箕灣,西至堅尼地城,並有一條支線通往跑馬地。大部份電車站的位置近百年來一直沒有大更改,只是不少早期車站名稱與現在不同而已。例如:

「書信館」站 ( 即舊郵政總局,今日之環球大廈 )。「愉園」站 ( 即現在之跑馬地 ) 跑馬地的舊總站名稱則是愉園,是因為以前的「愉園遊樂場」而命名,一直沿用至戰後。「名園」站 ─1950年代前,北角區的電車總站名稱是明園,原因是當時這個地區有一個叫做「明園」的遊樂場。1935年以前,由高士威道去名園車軌經電器道,因此段英皇道尚未擴闊。

20世紀50年代,電車沿線可達之電影院多達21間之多,計有:金陵,太平,高陞,域多利,中央,娛樂,麗都,金都,金城,東方,國泰,環球,國民,利舞台,京華,豪華,璇宮,都城等。觀眾乘電車可達各電影院附近,甚為經濟方便。各站大都設在街口,利便乘客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