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內容由用戶提供,88DB 不為內容之準確性作任何保證,如你認為此內容不妥,請「接此」回報給我們。

九巴的歷史

221 1
搭九巴o甘多次, 唔知你又知幾多佢的歷史,
想知多d 就留意下下面文章~

九龍巴士公司的前身為九龍汽車,於1921年成立。當時開辦2條巴士路線:尖沙咀←→深水埗及油麻地←→九龍城,只有九部巴士行走2條路線。20年代末期,九巴由中美運輸公司接辦一條旺角至元朗的長途巴士線,編號為9號線,成為九巴首條服務新界路線,直至30年代,已有80輛巴士行走10多條路線。

1932年5月,殖民地政府重整香港公共交通服務,批出2個巴士服務專利權-香港島以及九龍/新界,後者由九巴獲當時香港政府給予專利權,1933年4月13日,鄧肇堅、雷瑞德、雷亮、譚煥堂和林明勳等人為九巴建立公司架構,九龍汽車(一九三三)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同年6月11日地區專利生效,九巴接辦當時中華汽車及啟德巴士公司經營的多條九龍及新界路線。公司成立初期,以106部小型單層巴士行走。當時的單層巴士設有頭等軟座及二等硬座兩級。乘客如要下車,拉動車頂的粗繩子,敲響在車頭司機旁的銅鈴,司機便會在下一個巴士車站停下。

1941年12月25日,日軍佔領香港。當時九巴共營運17條路線,車隊數字更增至140部。但後來因為被日軍徵用所有車輛,所以巴士服務被迫幾乎暫停。1945年二次大戰過後,九巴只能維持兩條巴士線的服務。在1946年2月,九巴改裝二手軍車及貨車成為載客車輛,並取消座位等級制,以求盡快恢復提供巴士服務。

1949年,九巴率先由英國引入首批20部載客量較高的雙層巴士─「丹拿A型」雙層巴士,以應付日益增加的客量。並為當時香港第一家巴士公司引入雙層巴士,從此香港的巴士服務趨向以雙層巴士為主力。

1972年可謂九巴的轉捩點。海底隧道於該年正式通車,一向提供九龍及新界巴士服務的九巴,首次開進香港島。

1972年,九巴革新乘客付車資的方式。早年的巴士設有售票員和稽查員各一,在車上來回走動。售票員負責售賣車票,稽查員負責查驗乘客的車票,沒有購票的乘票要補票。同一車站上車的乘客的車資或有不同,視乎車程的長短決定。因為巴士車頭及車尾都有閘門供乘客自由上落,有些乘客上車後,在售票員還沒到來之前已經到站下車,便不用付錢買票。為了減少逃票的情況及削減人手,經過多個月的測試,九巴自1972年起,正式採用一人控制模式,即在巴士車廂近駕駛室位置裝上錢箱,由司機兼任稽查員的職務,監察每位乘客是否在錢箱投入足夠的車資。此後,不論車程長短,同一車站上車的乘客須於車頭前門上車,並立刻繳付劃一的車資。

1980年代,隨著地下鐵路及九廣鐵路通車及日漸普及,九巴亦著手重組路線及提供鐵路接駁服務(即號碼以K、M字作結的路線),為方便乘客,該等以M字尾的九巴路線,亦容許乘客以通用儲值票付款,同期,業務高速發展。1982年更首次開辦市區特快巴士線(即號碼以X字作結的路線)14X及15X,以接近點到點的行走方式,吸引更多市民選乘九巴。經過多年與生產商合作的試驗,九巴於1988年首次引入首部雙層空調巴士-「利蘭奧林比安」型11米空調巴士,使香港的巴士服務進一步提升。

1990年代,為了建立企業形象,九巴開始改稱司機為「車長」,並在駕駛室旁車頂的位置加上一塊綠色塑膠牌子,寫上車長的名字及編號。另一方面,社會環保意識提高,九巴遂於1992年率先引入裝上符合歐盟廢氣排放標準的「歐盟1型」環保引擎的巴士,在1996年引入「歐盟2型」巴士。

1996年,九巴全資附屬公司龍運巴士有限公司,獲當時香港政府批出專營權,營辦北大嶼山及赤鱲角新機場的巴士路線,並於翌年開始投入服務。對九巴而言也是一個創舉,因為首次有來自大嶼山以外的巴士行走。同年九巴亦引入低地台巴士-「丹尼士飛鏢」型單層巴士,方便傷殘人士使用巴士服務。

1997年,耗資100億港元興建的青嶼幹線正式通車,5月至6月期間吸引大量市民前往觀光。九巴遂於假日特別加開兩條觀光路線X31及X32,分別由荃灣碼頭及葵芳地鐵站出發,途經青嶼幹線及北大嶼山快速公路後,不駛入東涌原車折返,以一償市民參觀青嶼幹線「遊車河」的心願,這可算是香港巴士史上的第一次。與此同時,九巴引入全球首款雙層低地台巴士-「丹尼士三叉戟」型雙層巴士,方便巴士公司在傷殘人士使用巴士服務和大載客量之間作出平衡。

1998年,九巴成立全資附屬公司陽光巴士有限公司,專門提供屋村巴士、員工及學童接送專車、購物商場穿梭巴士等各種非專利巴士服務。該公司現時為香港其中一間最大的巴士租賃服務公司。

1999年,九巴曾經與香港商業電台合作,在巴士上安裝收音機設施,播放商業二台節目。

2000年,使用智能卡「八達通」繳付車資已經非常普遍,九巴於同年4月完成為整個車隊裝上八達通卡閱讀器。同年11月25日,九巴率先引入「路訊通」系統(前稱「資訊娛樂共同睇」),乘客可透過已安裝在車上的電視屏幕,收看資訊及娛樂節目;但亦有乘客視為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