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材施教
藝術是獨特的一門,音樂的學習過程有互動,同時又相當個人化,可以按每個人的特質需求設定目標。過程幫助學生引導找出合適個人的學習方法,主動解決難題, 投入,自我肯定,良好心智發展也怎為重要
二:理性分析
對很多學過音樂的人都會有一個同感,到一定的時候,會發現進步不了,一樣的曲子為什麼大師演奏得就特別好聽,為什麼Jazz的表演者又可以即興表演?
我稱它典型跟譜彈習慣病,原因是急著先彈出一首曲子,完成後又急著另外一首,沒有消化到養分。或沒有樂理基礎,只顧著彈,沒思考
所以老師這時作用就是引導,帶著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去重新理解,找出學生不清楚的地方,細緻微觀,整體宏觀,要明白作曲的人其實是用了很多的智慧及公式去設 計出作品,不要相信真有坐著等靈感這種事
三:學習運動員的練習態度
職業球員可以每天花大部份時間集中練一些個動作;而小孩只想到找夠人數快快比賽一場爭表現 。
同一道理,練琴最好用有效方法,例如彈一首曲,裡面只有3%沒彈正確,那麼就應該針對這3%找出原因,再配合相關練習。而不應有彈不好就整首彈一百遍這種封閉式思維
四:音感的重要
這是學音樂最重要的部分,考皇家樂器考試往往都有個現象,是聽力好的人,彈奏部分也會比較高分,為什麼呢?
試想想沒有音感是什麼情況;如果我把鋼琴上寫上數字對應每個琴鍵,要求學生跟著數字彈,每次都用同樣方法,最後學生會記得的其實就是數字,變成沒有音高認知。
其實音感是可以訓練的,簡單的do re me...一般在生活中也可以接觸到,有時初期同學會有很大差異,會被誤以為這是天份不同,不如說是生活經驗不相等
五:有心成事
藝術是生活,生活也是藝術
音樂是藝術的一種表現方式
結他是媒體,老師是陪伴,你才是藝術的主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