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內容由用戶提供,88DB 不為內容之準確性作任何保證,如你認為此內容不妥,請「接此」回報給我們。

為什麼要將鍵盤佈局成現在這種的“QWERTY”鍵盤按鍵呢?

61 1

目前大眾普遍使用的鍵盤叫做"快蹄鍵盤",原文為"QWERTY鍵盤,有沒有人發現這個字看起來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其實它就是鍵盤上第一排字母的組合。請看下列三排字母:
Q W E R T Y U I O P
A S D F G H J K L
Z X C V B N M




鍵盤字母為何不按順序

        第一部打字機在1868年面世,這是所有電腦鍵盤字母或英文打字機鍵盤字母的排列順序。有心的讀者也許會感到奇怪:為什麼要把26個字母作這種無規則的排列呢?既難記憶又難熟練。原來的鍵盤基本上是照著字母順序排列,但為了怕打字者打太快,使得支撐鍵盤的機械杆相互碰撞造成故障,故調整某些字母的位置,形成今天的模樣。據說其原因是這樣的:
       
       在19世紀70年代,蕭爾斯公司(Sholes Co.)是當時最大的專門生產打字機的廠家。由於當時機械工藝不夠完善,使得字鍵在擊打之後彈回的速度較慢,一旦打字員擊鍵速度太快,就容易發生兩個字鍵絞在一起的現像,必須用手很小心把它們分開,從而嚴重影響了打字速度。為此,公司時常收到客戶的投訴。因此,他請他的內弟、一位數學老師幫忙出個主意。這位數學家後來設計了這麼一個方案:把英語中經常連用的字母分開排列。這樣一改,造成打字過程中微小的停頓、卡鍵問題便迎刃而解。     
        蕭爾斯馬上照此辦法改裝了他的打字機,因而便有了現在這樣一種奇特古怪的排列方式。他可能是不好意思讓公眾知道這種怪異的排列是為了防止卡鍵,於是想出一個欺騙性的促銷花招,指出鍵盤這樣排列,是經過科學計算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最快的打字速度;至於卡鍵以及他內弟的餿主意卻只字未提。       
        而經一些專家分析,鍵盤這樣排列,打字者幾乎打每個英文單詞時,手都要移動得更遠,而不是更近。一位研究打字機歷史的權威人士指出:“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騙局之一。”一位打字機博物館主任說:“所謂為了使打字者的手儘量少移動而作的‘科學安排’,實際上是個彌天大謊。從數學角度分析,字母的任何一種偶然的排列,也比現在這種排列方式強。”     
        然而,蕭爾斯的這種QWERTY鍵盤卻被人們普遍接受,即使是與他競爭的公司,也對之深信不疑。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那些沒有按蕭爾斯鍵盤排列方式製造打字機的公司,都一家接一家地破產了。在1888年全美舉行了公開的打字比賽,一個叫做馬加林的法院速記員按照明確的指法分工進行盲打,速度非常快,而且錯誤只有萬分之三,使在場人都驚訝不已。據記載,當時馬加林得到的獎金是500美元, 從此以後很多人開始效仿這種打字方法,盲打技術在專業打字領域大行其道,在美國也開始出現了專門培養打字員的學校。



    
       
        結果,這種“QWERTY”式組合的鍵盤就誕生了,並且逐漸定型下來。後來,由於材料工藝的發展,字鍵的彈回的速度遠大於打字員的擊鍵速度,但是鍵盤字母順序卻無法改動。  
        這種排列方式的確為入門者帶來不少輸入的困擾,其實早在1936年就有人注意到這個問題,也推出了更符合人體工學的鍵盤,可惜碰上二次世界大戰,這個鍵盤還沒上市就夭折了。儘管科學研究已經證明,使用更加科學的方法設計出來的鍵盤,打字速度會提高很多,但是鍵盤的改動還是不為人們所接受。這一點不能不說是世界打字機史上的一個奇跡。 


相關知識 : 滑鼠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