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內容由用戶提供,88DB 不為內容之準確性作任何保證,如你認為此內容不妥,請「接此」回報給我們。

甚麼是動脈粥樣化 ?

57 1

認識動脈粥樣硬化栓塞 


心臟病與中風的原兇動脈粥樣硬化栓塞是導致心臟病與中風的原兇,每年全球有1千2百萬人死於與動脈栓塞相關的疾病。在香港,心臟病是本港第2號殺手,其中近7成為冠心病,又每年近2萬5千宗腦血管疾病當中,亦有約3千人因此而死亡。 動脈粥樣硬化栓塞傳統觀念上,當血液中的脂肪(膽固醇)在動脈內壁積聚,會令動脈收窄硬化。但實際上,在動脈粥樣硬化初期,血管是會自動膨脹以適應轉變,所以縱使血管積聚成很大片粥樣斑塊,血管仍然暢通;但當血管已無再膨脹的空間,膽固醇及壞細胞又持續積聚,令管道狹窄,病人便會感到心絞痛,這情況屬於慢性心血管病。
但要知道,當血管膨脹去適應膽固醇積聚的情況時,病人可能沒有任何徵狀,而真正奪命的是,若然粥樣斑塊破裂,血小板在破損位置聚集而形成血凝塊,血栓可令動脈完全堵塞,這屬於突發性心肌梗塞。而出現心肌梗塞的誘因包括:•  身體受感染•  情緒變化•  便秘•  運動過量•  體溫急劇轉變•  縱慾過度 動脈栓塞的嚴重後果動脈栓塞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性問題,影響及身體多個部位:•  心臟血管阻塞:可引致不穩定型心絞痛;•  腦部血管栓塞:可引起中風和小中風;•  足部外圍血管阻塞:有機會間歇性跛行。 有數字顯示,心肌梗塞病人患上中風的機會比一般人高3-4倍;中風病患者,患心肌梗塞的機會比一般人高2-3倍;足部血管阻塞病患者,也是心肌梗塞的高危人士。故此,建議心臟病人定期檢查心臟之餘,亦應檢查腦血管情況。 急性冠心病心絞痛其實並不是痛的感覺,而是有一種壓迫感,患者的胸口像被石塊壓迫著。心絞痛亦包括:•  胸口感到受壓、脹痛或不適•  可能會感到灼傷或沉重•  痛楚可能會擴散至肩膊、頸部或手臂•  疼痛程度由輕微至嚴重不等。 除此之外,亦可能同時出現呼吸困難、暈眩、冒汗、噁心及心跳加速等情況。要是心絞痛在運動或緊張時發作,症狀只持續數分鐘,稍作休息能夠紓緩痛楚的話,這屬於穩定型心絞痛。而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症狀比較嚴重,發作時間亦難以預測,這亦更危險。 冠心病的危險因素無可避免的危險因素包括老化過程、性別、遺傳、種族差異及社會背景,這些因素無可改變。然而,很多誘發冠心病的因素卻是可改變的,例如吸煙、肥胖、缺乏運動、精神緊張及飲食習慣等,要減低患上冠心病的機會,便要好好改善個人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健康飲食、適量運動、戒煙、定期身體檢查,經常保持心境輕鬆及適量休息。另一方面,控制膽固醇、高血壓及糖尿病等,亦可有助減低患上冠心病。 預防冠心病藥物一般常用的藥物包括傳統的阿士匹靈及較新的氯格雷。前者是舊一代的抗血小板藥,可預防心血管病及中風,長期服用可減低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及死亡率,其主要的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胃痛、消化不良、胃潰瘍及胃出血。氯格雷則是較新型的抗血小板藥,適用於曾患有冠心病、缺血性中風及足部血管阻塞病的患者。其對腸胃影響較溫和,較少出現胃潰瘍等情況,亦可與阿士匹靈合用。



相關知識 : 抑鬱症-全球弟二大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