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內容由用戶提供,88DB 不為內容之準確性作任何保證,如你認為此內容不妥,請「接此」回報給我們。

心跳不規律代表有心臟病 ?

205 1

現代人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大,心跳太快已成為常見的心臟問題,患者年齡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心跳太快是指病人自覺心動過速、心悸並難以安寧,常因情緒緊張或勞累過度發作。一般來說,經過作息調整或充分休息後,問題便可獲緩解,若休息後,還是感到心動不安,就應儘早就醫。當日常生活感到病徵心悸(胸口感到跳動)、氣促、乏力及疲倦、胸口感到不適、頭暈,甚至昏厥就要留意。因為這些徵兆或許是心臟疾病的訊號。心悸指的是感覺到心臟的跳動。其實心臟跳動過慢、過速,抑或心臟跳動不規則,都可能引起心悸的感覺。發生心悸的原因非常多,可以由非常單純的精神緊張而引起,也可以由嚴重的心臟病引發。一般而言,出現心悸即意味著可能患有「心律不整」。大部分心悸的病人會表現出心跳過速或是心跳不規則。何謂心律不整正常的心律源於有天然心臟起搏器之稱的竇房結,由竇房結發出穩定的訊號,當訊號通過心房,便會令左右心房跳動。正常心律,靜態時會隨年齡增長而減慢,正常成人每分鐘為六十至一百次,兒童則是一百一十至一百二十次,長者則會減慢至五十五至七十五次。心律不正的常見病徵是心搏過慢,因竇房結功能出現故障,或房室傳導發生阻滯,令心跳一分鐘少於六十次。其他病徵包括乏力、頭暈、易疲勞、胸口翳悶、心翳,短暫性意識喪失等。心搏過速致突然死亡引致心律不正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冠心病、高血壓、心肌肥大、心臟衰弱、神經系統疾病及濫用酒精等。而竇房結功能失常或鄰近位置發生病變,令心跳大幅減慢,心臟甚至會突然數秒沒有跳動,此情況常見於心肌病及冠心病等患者,致病原因未明,病情輕微者會出現頭暈乏力、失眠及反應遲鈍等,嚴重者則會引起短暫暈厥。心搏過速亦是心律不正的一種,過速是指心跳是由一分鐘一百次升至四百次,若心室收縮太快,血液便不能有效地輸出,身體因得不到足夠血液供應而缺氧,令人失去知覺,甚至引發突然死亡。通常心律不正的患者,都會在心室裝上植入性心臟去纖顫器,當儀器探測到心律不正時,會發放輕度電擊,令患者回復心跳,由於近年患有心律不正的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因此建議市民應盡量紓緩壓力、並注意飲食健康,避免吸煙,多做適量運動,並定期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心房纖顫有部份心律不正的患者亦會患上心房纖顫。心房纖顫患者的心跳更有機會急增至每分鐘350至600次,亦有可能較正常慢,失去節奏規律。病徵有心悸、頭暈胸悶、氣喘、手腳放軟等,嚴重者更會發生「缺血性中風」或心臟衰竭,甚至猝死。數據顯示心房纖顫患者的人數占總人口約0.89%,估計本港患病人數多達5.5萬人。有醫學界人士指出,心房纖顫常見於65至85歲的中老年人,大部分患者除患高血壓、冠心病及部分更患有慢性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疾病及甲狀腺疾病等,但隨以上病症有年輕化迹象,心房纖顫亦有年輕化趨勢。而目前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是依賴藥物,包括利用薄血藥來減低中風的機會,及以藥物減慢心跳,然而藥物副作用大,有機會因而心跳過慢,需植入心臟起搏器維持正常心跳,但完全根治的成功率僅18.8%,而接受新式微創導管消融術的病人,成功率就高達75.7%。

此手術適用於藥物治療無效、或因藥物引起過大副作用的病人,但手術始終有風險,其死亡率亦有0.05%。至於兩者價錢相差一倍,在香港的公立醫院做導管消融手術需要4萬多元,至於植入起搏器則可低至2萬多元醫學界人士呼籲市民注意均衡飲食,尤以40歲以上人士更需每5年作一次全身檢查及照心電圖,至60歲更應一年一次,確保心臟的健康。


相關知識 : 頸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