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88DB
  2. 個人及社區
  3. 節目及活動

科學館科訊廊介紹人工耳蝸

此資訊已過期,不保證資訊準確性 更新於: 2015-07-08 刊登者: blackchicken
詳情內容

科學館科訊廊介紹人工耳蝸
************

  幾個世紀以前,人們相信只有奇蹟才能令弱聽人士恢復聆聽能力。今日,人工耳蝸的誕生,就像是奇蹟出現一樣,把越來越多的弱聽人士帶進有聲世界。有些人工耳蝸植入者可恢復部分的聽力,有些則可以與別人溝通,更有些可以通過電話交談。現今,已有超過十萬的弱聽人士享用到人工耳蝸帶來的效益。

  為了讓市民認識有關人工耳蝸的科學知識,香港科學館科訊廊由今日(八月十七日)起至十二月九日推出最新一期「科研焦點」,以「人工耳蝸──讓弱聽人士走進有聲世界」為主題,邀請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深入探討及介紹有關科技。

  據統計,全球每一千名初生嬰兒中便有一名患有雙耳嚴重弱聽,極重度弱聽人士的內耳毛細胞已嚴重受損,因此助聽器對他們的幫助有限。

  而人工耳蝸的出現,則成為弱聽者的佳音。人工耳蝸乃目前唯一設計以修復人類聽覺功能的醫療技術,亦是植入人體內最精密的儀器之一,能夠從功能上恢復人的聽覺。

  人工耳蝸包括植入部份和體外部份。體外部份負責處理來自外界的聲音,植入部份負責將轉化了的電流信號傳入聽覺神經。助聽器的原理是擴大聲音,使聽力下降的耳朵聽到聲音,人工耳蝸則可繞過耳朵損壞的部分,直接將聲音轉為電流刺激聽覺神經。

  聲音是通過三種參數來區分的﹕幅度(強度)、頻率和時間。正常聽力的人所接收的動態範圍大約為一百分貝,當今最先進的人工耳蝸動態範圍可達八十分貝或更多,令植入者可聽到環境中從最輕到最響的聲音。

  在聲音處理方法上,人工耳蝸把聲音頻譜分為十六個項目,每個頻段都被保留傳達給植入者聽覺系統,從而提高音樂和樂器的識別,和改善人聲的辦別。當聲音被接收、合成和處理後,人工耳蝸可以最快的速度發送刺激,藉以達至精確表達聲音的細節,和更接近正常聽覺神經發放訊號的模式。

  是項展覽除介紹上述科研外,科訊廊內的「科學視窗」亦將播放兩套短片《人類聽覺和人工耳蝸如何運作?》及《失聰者的福音──人工耳蝸植入》,而「科訊網」則搜羅了與是次專題有關的網站,方便參觀者汲取相關的資訊。

  配合是次新展覽,科學館將於八月二十五日(星期六)下午二時三十分在該館演講廳舉行「復我『聰明』──現代科技與耳聾治療」講座,由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外科學系耳鼻喉科教授唐志輝主講。講座以粵語進行,輔以手語翻譯服務。免費入座,座位先到先得。

  科學館位於尖沙咀東部科學館道二號。開放時間為星期一至星期三及星期五下午一時至晚上九時,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上午十時至晚上九時,逢星期四休館(公眾假期除外)。入場費為二十五元,全日制學生、殘疾人士及六十歲或以上高齡人士可獲半價優惠,星期三免費入場。

  查詢請電二七三二 三二三二或瀏覽科學館網址
http://www.hk.science.museum

相片
聯絡資訊 此資訊已過期,不保證資訊準確性
https://88db.com.hk/Personal-Community/Event-Activity/ad-134117/